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

Page Title Page Title

資料庫

Intro Intro

教育資料

网络内容顯示 网络内容顯示

丹痕印記 ─ 中國書畫的印章

朱雅明
香港藝術館 前二級助理館長(虛白齋)
2008

圖1   圖2
圖1   圖2
圖3
圖3
圖4
圖4

在欣賞中國書畫時,你有否留意上面鈐有大大小小的朱紅色印章?而你又知否這些印章的用途呢?在作品上鈐印是中國書畫藝術的特色。早於戰國時期(公元前465-公元前221)已有人用印章證明身份。而在書畫上鈐印則可追溯至唐代(618-907),宋代(960-1279)以後更趨普及。

書畫上的印章可分為兩類:作者的印章(表示作品為其本人所作);及收藏家或鑑賞家的印章(表示作品曾為其收藏或鑑賞)。印章亦可按其印文再分為名號印、閒文印、肖形印等。

印章是鑑定書畫的主要依據之一,也是該作品的一個流傳紀錄。然而我們不能單憑印章辨別書畫的真偽,因有時會出現畫真印假或印真畫假的盜用情況。在鑑別時,除了要看印文外,還要留意鈐印的位置、印泥的顏色和印章主人用印的規律。很多書畫家、收藏家及鑑賞家擁有不只一枚印章,印文各不相同,從中亦可揣測其對某作品的重視程度。例如虛白齋主人劉作籌先生(1911-1993)的收藏印就逾五十枚,如「虛白齋主人曾觀」、「作籌心賞」(圖1)、「作籌秘玩」等。

某些享譽盛名的鑑藏家的印章就好像現今流行的「優質商標」一樣,為所鈐的書畫提供「品質保證」。清代著名大鑑藏家梁清標(號蕉林)(1620-1690)擁有一枚獸鈕田黃石方印(圖2),上刻「蕉林鑒定」。梁氏曾鈐此印於鑑藏過的無數名跡上,而虛白齋藏品陳淳(1483-1544)《花卉圖卷》上亦鈐有同一方印(圖3),由此可推斷此畫曾被梁氏鑑藏。有趣的是這兩件藝術珍品跨越了時空地域,分別由兩位擁有高尚情操的收藏家劉作籌先生及羅桂祥博士(1910-1995)於1989年及1994年捐贈給香港藝術館及其分館茶具文物館。

此外,印章還有許多功能,如平衡畫面構圖、保護作品的完整性等等。一般較長的手卷是以數段紙或絹合裱而成,容易被人分拆,在段與段縫接的地方鈐上「騎縫印」(圖4)則可增加分拆的難度。

當你了解印章的功能後,下次有機會欣賞書畫時,或可多加注意這一方方丹痕印記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和故事。